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谁偷走我们的幸福?(图)

谁偷走我们的幸福?(图)

2013年12月17日 18:28:43 访问量:598

谁偷走我们的幸福?(图)

什么是幸福?时下流行一种诙谐的回答:“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的确,对于我们的上一辈来说,不愁吃穿、养活子女就是一种幸福。可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幸福却变得遥不可及了。

  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中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6.64(1-10标度),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

   钱多了,幸福少了

  32岁的李琳(化名)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在旁人看来,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工作稳定、收入丰厚,在北京靠自己的打拼有了房、买了车,不久前还嫁人组建了自己的家。但李琳却经常愁眉不展,她总感觉自己常不知道整日忙碌为了什么。“快乐、幸福好像离我越来越远了。记得上学时,去校门口吃个麻辣烫,在地摊上买条牛仔裤都会高兴很久,但这两年,已经很少能找到那种幸福的感觉了。”

  生活中,像李琳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事实上,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并没有保证国民幸福感的持续增长。美国“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在2005—2009年间,访问了来自155个国家及地区的数千名民众,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评价,并对“是否有足够的休息、能否受到尊重、健康状况是否良好、是否有有益的休闲”等问题进行了回答。研究者据此进行“幸福排名”,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位列125位,香港排名81。

  国内与幸福感相关的调查近些年也层出不穷。今年8月10日,在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上发布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6.9万参与者中,90%的被调查者有孤独感,46.9%的受访者对生活满意度不太高,19.1%的人甚至表示对生活非常不满意。种种数据还表明,越是生活在大城市,越感到不幸福。

 



  七大原因偷走幸福

  “幸福感是一种长久的、内在的、坚定的心理状态,并非短暂的情绪体验。”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指出,幸福与否并不是赚钱时的快乐,花钱时的痛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和财富无关的因素,例如身体健康、工作稳定、婚姻状况以及人际关系等,这与个人对生活的认识、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大关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终身教授、社会及人格心理学专业主任彭凯平表示,经济发展与幸福感提升形成的“幸福悖论”,有着深层次的心理学原因。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们也对现代中国人幸福感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体来看,有以下几点原因。

  老爱比较。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缺乏信念。在经过20多年冲刺般的财富赛跑后,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理想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

  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它们,“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是其真实写照。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也对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大肆宣传报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削弱了人们的积极心态。

  不知道奉献。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的很累。

  不知足。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这些欲望,指使着人无休止地奔波劳碌,硬撑着去争取登上那“辉煌”的顶峰。

  相互不信任。社会虽然通讯高度发达,但人们的心灵却渐渐疏远了。现在的人越来越倾向于“右脑”思维模式,而右脑掌管个体、权力、地位等,对于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来自于左脑的感受,很多时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们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过于焦虑。购房、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负担等问题;因为职场晋升空间感到担忧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朋友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成为了中国人的“压力源”。在大城市中,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孩子,多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这让人们无法从心底感受到幸福。

  想幸福先要知足

  “不幸福的生活会让人生病,也会让人寿命缩短。”美国作家、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客座教授贝内克指出,研究已经证实,身体健康和主观的幸福感紧密相连。如果感到幸福,能减少中风、心血管疾病和过敏性反应等疾病,让人的寿命增加7.5岁。因此,中国人一定要学会寻找幸福。

 


   王国荣认为,要想获得幸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降低自己的欲望。不要盲目攀比、追逐虚荣,要以知足的心态面对生活,明白每个人的幸福各不相同:也许,你没有华丽的大别墅,却有温馨整洁的家和关心爱护你的家人;也许你没有一呼百应的权力,却有很多和睦相处、亲如手足的好友;也许你没有奢华珠宝、万贯家产,却有千金买不来的健康身体……

  致力于“幸福学”研究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莱恩博士指出,经济发展越快,非物质因素对幸福的影响就越大。因此,中国人想要追求幸福,一定要改变一些陈旧的观念,从情感、健康、心态等方面找寻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第二篇:


对抱怨被偷走幸福的人,你要问他一句:你知道什么是幸福吗?

  解读故事:

  小时候父母从来不关心我,父母更爱弟弟。我的个性孤僻倔强,不爱说话,也没有什么快乐。我很努力,考上不错的大学,毕业后却到一个国家机关,那里都是老人,没有共同语

言。一次报表出错,他们也难得理我,我觉得自己不重要。后来我离开国家机关到了一家公司,我的能力很快就得到领导的认同,许多重要的事都放手让我去做。但我在领导面前说话不自然,发言不大胆,与同事的交往也不主动。生活工作很压抑,也不开心。我有一次短暂的爱情,对方后来离开了我,我很受伤,觉得自己是不被喜欢的人。我有几个朋友,朋友们都比我发展得好,更让我自卑。我感觉我的幸福被偷走了,怎么努力都不行,我怎么能够走完我的人生?

  幸福没有客观的标准,它的构成有三个:一是我们内心的感觉;二是我们个人对幸福的价值认同;三是我们的身体与心灵是否舒适和谐。三个构成都与当事人有关,与他所处的地位,社会肯定,他人赞同的关系并不是非常大。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拿不多的工资,干许多的活,受人指使和压制,被亲朋好友轻视,等等,如果他认为这是到达成功必须付出的经历,他会对生活充满幸福与进取心,因为他知道他正在朝向自己的目标前进。如果他认为一辈子都会忙忙碌碌,遭人看不起,那么每一天都会举步维艰。所以,幸福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内心选择的结果。

  故事中的他缺乏自我认同,小时候也没有幸福的体验。当然不是他有过什么创伤,只是他对幸福的感知能力很狭隘,无意识在扮演一个不幸福的人。我们对儿时的评判可能影响我们对现实的评判,一切不快似乎是在重复过去的创伤。觉得自己没有社交能力,对权力人物恐惧,不自信,不满足,以及时时刻刻的挫败感,其实是源于儿时没有建立起对幸福的感知。同时,故事中的人对生活还有不恰当的期待,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消极地对待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人不可能有幸福感,即便天上掉肉饼,拿着饼子他会恐惧再失去,依旧没有快乐与幸福。

  我们对自我的感知,对现实的感知来源于我们内心的建构,同样是早年的经历,不同的内心建构会给我们不同的感觉。人们会说在记忆中我的确不被父母喜欢,但记忆是非常不可靠的,我们能记住的东西被我们在漫长岁月中不断地修饰补充,回忆出的东西只是我们当下心境的产物。如果我们把个案的故事重新描述会是什么样呢?

  小时候我总不让父母为我多操心,我的个性倔强,但内心其实细腻敏感。不爱说话,这让我拥有更多的自我空间,思考更多有益的问题。父母与我看起来不像对弟弟那么亲密,但我知道他们非常爱我,我是哥哥,对我很放心。我勤奋又聪明,考上很不错的大学,毕业后先到一个国家机关,那里都是老人,虽没有共同语言,对我都很好。记得一次报表出错,领导也不忍心找我麻烦。后来我到了一家公司,我的能力很快就得到领导的认同,许多重要的事都放手让我去做。我在领导面前说话不自然,发言不大胆,与同事的交往也不主动。但我觉得一个新人不能锋芒太露,矜持一些、谦虚一些更能被大家接受。我有一次短暂的爱情,对方后来离开了我,我觉得她没有眼光,看不出我才是他真正需要的人。我有几个朋友,有的朋友发展比我好,恋爱也不错。我由衷为他们高兴,但我相信我也会找到我的幸福。如果事实证明我有能力,我会奉献更多,为社会承担更大的责任。如果我的能力不行,那我也能独善其身,快乐满足地走完我的人生。

  一个故事两种描述,看后人们的心情会不同。我们如何来描述自己的故事,是根据我们的心情,幸福的人做幸福的描述,不幸的人做不幸的描述,这正是万事由心而生的道理。所以,幸福与否在于我们内心的选择,我们选择幸福,那么会有一千个理由让我们愉悦满足。我们选择痛苦,也会有一万个理由让我们悲伤失落。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幸福?!

  真正的幸福不存在,只存在人们对幸福的不同解释。就像名言“真理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不同的对真理的解释”一样。现实中的幸福和昙花一样,只是生活中短暂一现的芬芳。但内心的幸福是存在的,这种幸福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态度,喜欢自己的人,容易喜从心来;不喜欢自己的人,悲从心起。最近电视节目流行这样一句话:“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何不选择快乐!”幸福也一样,首先人要有感受幸福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前提是有良好的自我认同,对现实的满足感、对生活不带有过高期待。 

                                         

           

              第三篇:

 

           谁偷走了我们的幸福

    幸福面前,人人平等。而在最近发布的《2009中国幸福指数调查报告》、《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等有关幸福的调查结果却出人意外:城市越大、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幸福指数越低;钱是影响幸福的关键因素,但当家庭月收入超过15000元时,幸福感不升反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幸福感缘何缺失了?幸福究竟是什么,如何理解、把握和提升幸福感呢?

    到底什么是幸福?最近在多家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就在试图解答这个问题。憨厚老实的足疗师老大在东北小城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几个自以为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弟弟妹妹要帮大哥换一个活法,极力安排他来到北京寻找“幸福”。在北京,老大目睹了房地产大亨二弟、官迷三弟、房奴四弟、“股疯”小五的种种现实生活,并以自己乐观的天性,陪伴弟妹们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帮助他们找到了幸福。

    “生活好了,幸福少了”

    事实上,五兄妹的生活是现实中很多人的人生缩影。“生活好了、幸福少了”是许多人对当下生活的评价。接连几次的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荷兰伊拉斯谟大学对中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为6.64(1~10标度),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

    “零点调查”与江苏卫视于今年3月31日发布的《2009中国幸福指数调查报告》也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赚到钱才能“赚”到幸福。有趣的是,越是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越是感到不幸福。

    三大原因“夺走”幸福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国民幸福感下降的首要根源就在于已经进入了一个“物性时代”。在经过二十多年冲刺般的财富赛跑之后,人们发现,幸福感的增长并没有与财富同步,而是越来越背离。“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关注心灵的少了,我们的心变得没有生命力了。”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说。

    第二,人类与大自然为敌,剥夺了自己的幸福感。王国荣解释说,从古人的诗词字画中就能看出,很多幸福的体验来自于人与自然的完美协调:溪边抚琴、雨中漫步……因为有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爱,使人类的情感变得坚定而成熟。反观现在的人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人造“丛林”中,缺少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其实,幸福的人往往生活在不那么发达的地方,但一定有蓝天绿地、小河潺潺和清澈的星空。

    第三,人与人之间不再信任。现在虽然通讯高度发达,但人们的心灵却疏远了。“从心理生理学的角度来说,现在的人越来越倾向于‘右脑’思维模式。”王国荣解释说,人的左脑思维属性是群体、感性、艺术、道德、宗教等,幸福感也来自于左脑的感受;而右脑掌管个体、权利、地位等,对于幸福的感受度是0。“很多时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们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幸福不是比出来的

    “说到幸福感,我们首先要知道幸福是什么。”王国荣表示,很多人认为快乐就是幸福。其实,快乐是一种暂时的、良好的情绪体验,幸福则是长久的、内在的、坚定的心理状态。

    要获得这种心理状态,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首要做到的就是降低自己的欲望。和同学比成绩,和同事比工资,和朋友比老公……比来比去,才发现自己的眼里只看到欲望,而自己的幸福都在别人眼里。

    “幸福不是比出来的。”王国荣说。也许高房价把你挤出了大城市,但回到家乡后,可以换来更悠闲的生活和可以无限呼吸的新鲜空气;也许你没有装修华丽的大房子,却有温暖的家庭,每天下班回家,厨房里飘出诱人的饭菜香;也许,你没有“富一代”的父母能让你过上“富二代”养尊处优的生活,但他们永远记得你的每一个纪念日,为你大大小小的成就自豪不已;也许你现在什么都没有,那么,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也是幸福的事情,至少,健康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据《生命时报》)

    链接

    幸福指数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价值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指数(Happiness index),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五种幸福“营养素”

    给身体保健,可以从保证每天摄入5份蔬果开始。而对于增进心理健康,英国政府的心理幸福感计划在研究了400多名世界各地科学家跨学科的工作成果后发现,对幸福感来说,也有五种必需“营养素”。

    1.经常联系周围的人——你的家庭、朋友、同事还有邻居。把这些人当作你生活的基础,并且花时间维护、发展和他们的联系。

    2.让身体动起来——去散散步或者跑一圈,去骑自行车,跳舞,打球等等。总之,重要的是要找到一项适合你的时间机动性和身体情况的运动,而且要是一项你真正喜欢的运动。

    3.留心周围——留心那些不经意的美丽,观察那些不同寻常的事物,捕捉那令人惊艳的一瞥。留心季节的更替。享受生活的每一刻,无论你是走路去上班,吃饭,或者和朋友聊天。

    4.学无止境——尝试一些新鲜的东西或找回你过往的某一种兴趣,用内心的渴望来挑战你自己,你将享受到实现自我的乐趣——学会弹奏一种乐器,或者烹调你最喜欢吃的美食。参加一门你感兴趣的课程,或者在工作中担任不同的职责。

    5.与人为善——尽量多给朋友甚至陌生人提供帮助,花点时间做社区工作和志愿者工作。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微笑待人。(许印)

   

    正视“伪幸福”背后的焦虑情绪

    《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近日发布,调查结果显示,江苏、四川、福建、重庆四地幸福指数最高,有近半数的被调查者对家庭生活现状表示满意。而经济发达的深圳、北京、上海、浙江幸福指数最低,成为中产家庭心中“不够幸福”或者“伪幸福”的城市。

    据介绍,该调查历时两个月,覆盖全国10个省区35个城市,10万人接受调查。

    幸福还是不幸福,真幸福还是伪幸福,确实是个见仁见智的事。但从这一调查看,经济相对发达地方的中产家庭却纷纷进入“伪幸福”状态,似乎不太合乎情理。

    以笔者之见,“伪幸福”道出了中产阶层对社会可预期和自身发展可预期的不确定性,以及对自身命运的难以把握。而隐藏在“伪幸福”背后更深刻的社会现象是,一种焦虑的心态在社会弥漫。

    表面薪水较为优厚,背后却要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和风险预期,是导致中产阶层“伪幸福”的直接原因。疯涨的房价、令人生畏的医疗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这些时刻威胁着中产者看似体面风光的生活,让他们心生焦虑。

    如果再扩大视野,我们就会发现,对未来不确定性产生恐惧的不仅仅是中产阶层。在一些领域,马太效应使社会资源的分配进一步聚集于强势群体手中。公众的焦虑情绪开始于某些不安的心理倾向。如果引起这些不安心理倾向的因素没有被及时遏制,便有可能引发某些社会问题。

    中产阶层的壮大,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正视“伪幸福”背后的社会焦虑情绪。(朱四倍)

   

    《幸福书》出版

    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话讲过不久,一本汇集了各阶层人士幸福感言的《幸福书》近日在京首发。

    《幸福书》是人民出版社今年推出的重点出版物之一,该书以民间征集的方式,汇集了300条源自群众、源自生活的幸福感悟。书中同时发出倡议:在全社会掀起“感悟幸福、传递幸福”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帮助各个层面的读者增强幸福感受,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敏文)


 

 

            

 

 

 

第四篇:

 

 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幸福   文 / 兰蕊竹心

人活着,就是算盘上一道加减法算式,从零开始,清零为止,不断加,不断减,加加减减,复复反反。有如你所愿的,有事与愿为的,有的随你本意,有的强你所难。算盘珠子噼啪作响,清脆入耳,煞是好听,可真能拿把如意算盘算出幸福的又有几人?有一得必有一失。  
  普希金说:“没有幸福,只有自由和平静”。幸福是什么?无解……如人饮水,加什么料,配什么心情,就会有什么结局,冷暖自知。    有句谚语说的好“谁幸福,谁就正确”,反之“谁正确,谁就幸福”,这正确二字该怎么走?  
  怀揣着孤身走天涯的孤单,游移在各色山水之间,骨子里的清凉与寂寞昭然若释,逝去的幸福是心底一道最痛的风景,不敢涉足。醉心山水间,面对眼里的渴求、无奈,在细心的呵护,在温柔的宠爱,也无法给予自己一个驻足的理由,一份最纯粹的、唯一的、白头到老的爱情该去哪里寻找?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幸福呢?  
  是自己奢求太多,还是这世间人心浮躁,诱惑太多,变化太快,现实世界越来越看不懂了,于是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虚拟世界的大门,那儿该有我要寻的幸福吧!  
  习惯了挂Q,习惯了隐身,习惯了看那些闪动的头像,习惯了静静的、默默的等待,只为了等待,一天、二天、三天,一月、二月、三月……寒来署往,我在期待着什么呢?茫然!渐渐的等待也成了一种习惯。

Q上好友在一个一个增多,又在不知觉中一个一个失去,有印象的、不知名的,心有涟漪的、置若罔闻的,曾经闪动过的头像一个个变成了灰色,死一样的灰色,最终连灰色的影子也不在有了,是谁进了谁的黑名单,不得而知,也无需知道。  
  后来发现隐身的人越来越多,是想避开某人,还是想看到某人,就更不得而知了。当隐身成为一种习惯,留给我们的除了默然和麻木,除了释然和心酸,或许至少还有新的希望,在月高风清的某一个夜里,你的Q又会再次为谁闪亮……  
  一种习惯很容易形成,但却很难改变,特别是在别人需要你改变的时候。  
  茫茫网海,上线下线,只知道自己的头像还固执的亮着,还在为谁等待着闪亮,心在追寻什么呢?是梦境家园般虚拟世界不变的幸福追求吗?夜一片寂静……虚拟世界的一呼百应,为所欲为,被虚拟的人们在潜水中学会了自由、博爱,毫不吝啬的放纵着自己的****,可以远到无法企及,可以远到遥不可测,象无际的黑洞…玩的不仅仅是自由,是寂寞,更是道德底限,甚至是……虚拟世界让我更看不懂了,我们的幸福去哪了?谁偷走了它呢?  
  网海无边,回头是岸!让虚拟回归真实,是心灵的感应,是情感的归一,是一种平静,也是一种简单的幸福,现实离我们有多近,虚拟就离我们有多远,可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的现实我们还能回得去吗?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是无止尽的,像野草一样疯长

的网隐在分妙间吞食着我们的神经,那种一时的意乱情迷,过眼烟云般随时会云淡风清的情感,给我们真正带来的又是什么呢?此时值得我们深刻的反思,痛定思痛,我们是不是该打响一场战争,为封情而战,为罢欲而战,为不甘心戒的网隐而战,也许,有的时候只是以战为名找回迷失已久的心,仅此而以。  
  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心灵有所满足,有所慰籍就是一种幸福,幸福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取决于内心的快乐和甜蜜程度,知足常乐不是吗!回归复杂的单纯,由多到少,从有到无,懂得珍惜,学会舍弃,感悟生命,舍得人生,才会使我们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编辑:陈领祥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八五五农场学校 特此声明。